退稅金額 = 出口商品銷售額 × 退稅率 ÷ (1 增值稅率)
“出口產品銷售”是指出口產品的出口價錢,無運雜費和安裝服務費;“退稅率”對應于出口退稅目錄中商品的具體百分數(shù);“增值稅率”是企業(yè)在生產和中國銷售中適用一般稅率,一般稅率為13%(適用大部分日用品和農產品)、9%(適用交通運輸、郵政、建筑服務等)和6%(適用金融、服務業(yè)、教育、醫(yī)療等)。
之所以在分母里加入“1” 增值稅率”是由于出口產品在國內銷售時,其含稅價等于不含稅價乘于(1) 稅率)。比如,一種標價含稅1、130塊的商品,假如可以用13%增值稅,則不含稅收入為1、130元 ÷ 1.13 ≈ 1000元。退稅測算必須基于“凈銷售額”乘于退稅率,防止不斷退稅。
如果產品需繳納消費稅,退稅公式應額外消費稅退稅部分。這時,退稅總額由增值稅退稅和消費稅退稅兩部分組成:
增值稅退稅額 = 出口產品未稅銷售 × 增值稅退稅率
消費稅退稅 = 出口產品未稅銷售 × 消費稅退稅率
累計退稅款 = 增值稅退稅額 消費稅退稅
在各自的退稅目錄中建立消費稅退稅率和增值稅退稅率。假如一些煙草制品的退稅率是56%,相應的消費稅退稅部分都將按56%退回。
在實際申請操作中,需要通過電子申報系統(tǒng)導進報關號、合同備案金額、發(fā)票等數(shù)據(jù),系統(tǒng)按上述公式換算退稅金額,比較海關申報出口金額是否與服務費、運費一致。運營商僅需查驗下列關鍵點:
合同金額與報關金額一致,避免因數(shù)據(jù)不一致而被系統(tǒng)刪除;
稅務變更中發(fā)票抬頭、稅號、金額與出口公司信息匹配;
增值稅退稅申報率與海關局銷售退稅目錄維持新的同歩。
由于出口金額和退稅金額的高效預測,很多外貿公司還將融合退稅計算器或第三方工具。只要輸入含稅合同金額、增值稅率和退稅率,系統(tǒng)就能夠導出可能退稅,助力企業(yè)準備充分資金安排和預算。但最后申請環(huán)節(jié),以稅務局核準的“退稅審核金額”為準。
以下情形會影響退稅金額或申請條件:
退稅率調節(jié):我國定期調整退稅目錄或退稅率。如果一些低附加值或能源消耗商品可能被撤銷退稅資質,企業(yè)應實時追蹤政策調整;
長期訂單和分級申請:大出口訂單可采取“分級退稅”對策,合同分為多個小批號申請,針對不同月份的退稅融資需求;
異常申請與補差:系統(tǒng)自動審核后,若發(fā)現(xiàn)商品代碼或稅率填寫錯誤,系統(tǒng)會提示“回絕退稅”,公司需要在指定時限內更改,否則很難得到退稅。
完備的出口退稅計算方式和操作流程,企業(yè)不但可以有效的進行申請,也可以通過預想的退稅財產為下一步的消費、生產與市場開拓制訂財務規(guī)劃。在全球市場競爭日益猛烈的背景下,細致的退稅管理將成為外貿企業(yè)節(jié)省成本、提升競爭力的主要工具。